close

便利貼影響國小社團積木課小朋友的行為(二)

便利貼影響國小社團積木課小朋友的行為2020版
便利貼影響國小社團積木課小朋友的行為(一)


本文的功能是描述便利貼影響小朋友之後的成果


在便利貼介入後,小朋友在積木課中出現新的變化,以下用三個方向做簡易說明。

1.增加:積木重複使用次數、作品數量、發問次數、爭論次數
2.行為:小朋友參考作品多的小朋友
3.人際:沒被關注的小朋友開始被關注

1.增加:積木重複使用次數、作品數量、發問次數、爭論次數等
在課堂中,因為便利貼介入後,出現「增加」的東西很多,以上述4種最為明顯,又分2類。


A.積木重複使用次數、作品數量
次數的增加來自於小朋友自己對拼積木主題的認識、理解、想像、推論或生活經驗等,有明確的相關。
積木重複使用次數與作品數量,從原本只有1~3個作品、心情好4~5個作品,增加到1~11個作品。在小朋友在積木的重複使用次數越多,他拼的積木作品就有「比較高機率是多的」,大多是成正比。


B.發問次數、爭論次數
當發問或爭論出現時,是全場的資訊交流,這在過去的上課是很少發生。
小朋友對主題的了解有限之下,有機會進入提問、發問的狀態。這時他想了解的是「對、不對」,分辨自己想的東西是不是符合主題或老師說的。
小朋友對主題的發問,也有機會引起其他小朋友的反應。這個反應大多偏向是「贊成提問」、「不贊成提問」、「回覆他的想法」等。
在出現爭論時,是讓小朋友可以「安全的」表達對主題的「經驗」;另外小朋友會等待老師回答對「發問」、「爭論」的「對、不對」,這是必須盡可能降到最低。


2.行為:小朋友參考作品多的小朋友
在學習的過程中,最常出現的行為是模仿。
小朋友每完成一個作品他就會獲得一張黃色的便利貼(7.6*7.6 cm),上面會寫他的姓名、作品名,這張便利貼會放在/黏在他的桌上,而桌子本身是身咖啡色/棕色,這讓便利貼看起是明顯的。
在拼積木這件事情上,每位小朋友都會、做出作品是每位小朋友也能做到,不過,可以持續做出作品的小朋友就很少了。
當小朋友想不到可以拼什麼的時候,小朋友會去看別的小朋友正在拼什麼,例如:小朋友A不知道要拼什麼,去看小朋友B正在拼什麼,兩位小朋友不一定會有互動;這時便利貼上的資訊就幫上忙了。便利貼上會寫小朋友B曾經做的作品名,這個作品名可以引發來觀看的小朋友A的想法,也就是小朋友A因此受到啟發,他知道自己可以拼什麼。
在這個情境之下,最常觸發的一件事情「老師他都偷看我的」,這件事情會造成爭論,不過,好處理。


3.人際:沒被關注的小朋友開始被關注
小朋友依照積木主題拼出作品,他對積木主題的認識、理解、想像、推論或生活經驗等因素,會拼出只有自己才會拼的作品。
小朋友在拼積木的過程偶爾會中斷,然後,跑去看看教室內其他小朋友在拼什麼,無論小朋友之間是否經常互動(玩在一起),當四處移動的小朋友會發現其他小朋友獨特的作品,或者小朋友的便利貼數量多時,就會觸發「小朋友的宣傳」;小朋友的宣傳是指大聲說話,像是「他有4張耶」、「他有駱駝」或找他自己的朋友一起來看;這引起被關注,接著或許會有「你怎麼拼駱駝的啊」、「我想看你的便利貼可以嗎?」等問句。這些事情發生過程時,肯定會中斷其他小朋友正在拼積木的過程,並且造成更多小朋友的移動與圍觀,或多或少產生羨慕情緒。


如果有想到會持續更新~


以上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簽名檔:
我是自由接案獨立工作者 Eisen
任何商業委託、邀約,請先參考「認識我」的資訊
聯絡 Email:ajobtw@gmail.com

arrow
arrow

    Eis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